30余名環衛工清理漢江奧運公園1700米路段

圖為環衛工人們雨中清理淤泥一幕。攝影記者 陳亞東
“一二三,拉!”10月18日下午4時,風雨裹挾著北風呼嘯,在漢江奧運公園燈塔廣場,片長閔昌敏剛踩進4厘米厚的淤泥,雙腳就被黏稠的泥漿死死“咬住”,一個抽身摔成了“泥人”。兩名保潔員見狀合力將她從泥土里“拔”出來,閔昌敏抹了把臉上的泥水,轉身帶領30余名環衛工人與淤泥“死磕”。
受上游泄洪影響,漢江水位像“過山車”忽高忽低,當綠道、草皮、親水平臺“探出頭”,卻被雜物與淤泥裹得嚴實。從大新路到漢江大橋的1700余米河灘,成了這場清淤戰的“主戰場”。30名環衛工抱著“追著太陽走,頂著風雨干”的勁,每天從清晨忙到黃昏,與凝固的淤泥、腐爛的雜物展開了半個多月的“拉鋸戰”。
記者在現場看到,淤泥上的落葉、樹枝等雜物一翻動,刺鼻的臭味便撲面而來,濕滑的淤泥更增加了作業難度。為了啃下這塊“硬骨頭”,團隊想出了“分段攻堅”的法子:上午集中人力用鐵鍬“硬碰硬”;下午就調派小型機器和灑水車,用高壓水槍把殘留的泥點沖干凈。
風雨中,醒目的“熒光橙”格外耀眼。環衛工人們裹著雨衣、踩著雨鞋,蹲在泥地里徒手“掏”雜物,鐵鍬、鐵锨輪換“翻飛”。不到1小時,個個成了沾滿泥濘的“泥人”。雨水和汗水在身上交織,有人不慎著涼咳嗽,同事們立馬接過工具:“你歇會兒,這點活我們頂上!”面對繁重的工作量,閔昌敏給大家鼓勁:“不管下多大雨、刮多大風,都得把淤泥鏟掉,不然越積越硬,更難處理。”他的話音剛落,環衛工人們便齊聲回應:“一切服從安排。”
眼下汛期還沒結束,上游來水仍在考驗著城市。市環衛局已啟動應急保障預案,科學調度水域、路面等多支保潔力量,實行“水陸聯動、分段包干、全天候巡查”的工作機制。從河道保潔到管網疏浚,從日常維護到應急搶險,全體環衛人員堅守一線,以“繡花功夫”落實精細化作業,全力保障城區內陸水環境潔凈與落水暢通。(記者 黃蕓)
(hai_xiantao)官方微信。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