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遞員奔忙“雙十一”
“雙十一”剛剛落下帷幕,快遞量迎來爆發式增長,快遞員們也迎來最繁忙的工作時刻。
穿梭在大街小巷,他們一個人、一輛車、一部手機,日復一日地裝卸貨物、掃碼派件,風雨無阻、披星戴月,只為確保每一件包裹能夠及時、安全地送達收件人手中。對他們而言,每一個包裹都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,每一次遞送都踐行著責任和承諾。
快遞員“陳小哥”:
多片區靈活補位 細致投遞贏信任
11月10日9點20分左右,中通快遞員陳宇載滿整整一個車廂包裹,從干河路的公司分揀中心穩穩駛出,開往派件小區。不到半小時,電動三輪車抵達劉口社區居民小組,陳宇利落地拿出手機,撥通電話、拍照上傳、完成投遞,一連串動作熟練流暢,將一個個快遞包裹準確地送到居民們的家中。
“現在每天送600多單,快遞量隨著雙十一活動一波接著一波,呈波浪式上漲。”陳宇介紹,10月20日以來,城區不同區域的快遞投遞量增加了40%-80%不等,大家都忙得腳不點地。
陳宇屬于機動性快遞員,所負責的區域不固定,小組內的其他10人輪流休息時,他就要頂上空缺。別的快遞員或許只要熟悉一個片區的路線和客戶,但對他來說,卻要對10個甚至更多的片區了如指掌。
“雖然每天要跑的區域不同,快遞量也增加,但工作目標和想法都是一致的,就是一定要盡快、準確地把快遞送出去。”陳宇說。
從事快遞行業已有12年的他,幾乎跑遍了城區每個角落,對路線極為熟悉,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手。他介紹,派件看似基礎,但也要講竅門、有記性,臨街門店、社區村組、大型小區等處居民在家時間各不相同,有的門店要等老板開門再送,有的客戶經常要求存放鄰居家,還有的居民最近一直要求放驛站等等,這些細節,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數。在每天2趟分揀包裹時,他便已規劃好路線,打好“腹稿”,按照順序擺放貨物,保證效率最大化。
陳宇的微信名叫“中通快遞陳小哥”,多年未變。有不少居民經常收到他的微信消息,一張包裹照片附帶一句遞送消息:“快遞放在收發室第二層架子上”或者“包裹放在鄰居爹爹家里了”。
今年10月份開始,公司要求部分電商平臺的包裹派件時要全部拍照,快遞員們需要在公司系統平臺上傳面單照片和存放位置2張照片,流程步驟多了,配送時間也稍有影響。但陳宇不覺得麻煩,“這樣做很有好處,不僅我們送得踏實,客戶收件也安心。時間上我們快遞員多跑兩步、趕一下,都不是問題。”
憑借著強烈的責任心和豐富經驗,他也積累了許多老客戶。當天晚上7點,送完所有快遞包裹后,他又專程跑了2處做服裝電商的老客戶那里收件,一直忙碌到8點多才收工,緊接著就去接讀初中的孩子放學。
雖然從早到晚連軸轉,但陳宇卻感到充實而堅定:“要把快遞包裹完整、及時、安全地送到客戶手中。然后通過自己的努力,增加收入,更好地照顧孩子們。”
快遞員“劉師傅”:
細心分送 熱誠待人
11月10日15時許,位于葉王路的圓通、申通公司分揀中心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。大大小小的包裹從貨車上卸下,經過分揀,又被整齊地裝上一輛輛印著“仙桃快遞”的電動三輪車,即將發往城區各個角落。
“有的放驛站,有的必須送家里。”快遞員劉義祥一邊說,一邊熟練地將包裹按街巷順序整齊地碼進車廂,動作麻利干練。“我們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,裝貨的時候就分門別類,這樣提前整理好,能讓接下來的派送工作少走彎路,效率更高。”
他所負責的區域包括復州花園、大洪路西等地段,除了2個快遞驛站外,更多的是位于巷弄里的住戶,他需要走街穿巷地辨認門牌,準確地把快遞親手交到居民手中。
“這幾天每天要送七八百單,跑兩趟車,經常送到晚上7點多,最晚一次8點半過了才送完。”劉義祥說,自換季天氣轉涼以來,快遞量明顯增加,相比之前多了約四成。他從早上7點開始忙碌,中午幾乎顧不上休息,分秒必爭地處理,加班加點也要把手中包裹送完。為了確保電力充足,他準備了兩組電瓶,上下午各用一組,確保快遞每日零積壓,都能夠順利送達。
“最近大件包裹特別多,看上去有很多米、油、洗衣液等重物,送起來確實費勁一些。”盡管辛苦,劉義祥總是愿意多走幾步,把重物幫居民們搬進家里、放到順手的位置。
這份細心和熱忱,也贏得了居民的信任。誰家有東西要寄,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。大家都說他“負責、熱心”,從他手里寄出的包裹從沒損壞過。
“眼下‘雙十一’還不算最忙,每年到了12月下旬年貨節才是真正的高峰。”劉義祥按照往年情況預估,到那時他的區域每天得送千余單,耗時更長,挑戰也更大。
除了快遞量增加、卸貨時間拉長,天氣也逐漸寒冷,若再碰上雨天,路況復雜,派送難免延遲。“偶爾會有投訴,但解釋清楚,大家也都能理解。”他說。遇到各種突發狀況,他也會根據情況耐心處理,盡力讓客戶滿意。
從分揀中心出發,穿梭于縱橫交錯的街巷,把每一個包裹準確送達——這樣的日子,劉義祥已經堅持了十二年。十二載寒暑,酸甜苦辣盡在心中,而他面對居民時,始終笑容熱絡,步履不停。(仙桃周刊融媒體記者 鄧律)
(hai_xiantao)官方微信。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