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政協十屆一次會議委員大會發言摘登
原標題:忠誠履職 實干擔當
為“挺進五十強 創成文明城”作出新的更大貢獻
——市政協十屆一次會議委員大會發言摘登
錨定千億目標 推進武仙同城化發展
綜合二組委員組 趙銘
如何推進武仙同城高質量發展,我建議:從身邊事做起,推進同城化由表及里。一是全力推進武仙智慧運行系統的互聯互通,讓群眾享受更多的同城待遇。二是把仙桃電話區號與武漢并網升位納入優先啟動事項。三是進一步推動醫療資源共享,構建一體化衛生監管新模式。四是建立完善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長效機制,建立與武漢城市圈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庫。
從共贏的事做起,推進同城化由淺及深。一是建立兩市產業合作利益分配機制。二是建立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市場化運行的成本分攤機制。三是健全兩市產業項目共建共享機制,促進城市圈內廣泛的經濟技術合作。四是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損失補償機制。
從基礎的事做起,推進同城化由近及遠。一是構建武仙“半小時通勤圈”,強化武仙“硬聯通”。二是依托武漢聯合打造臨空臨港樞紐經濟帶。三是主動尋求重點產業與武漢科教資源對接。
從發展的事做起,推進同城化由己及人。一是夯實功能支撐,形成超大城市西部區域重要的支撐力量。二是推動跨界合作。就近對接車谷產業大走廊,就近對接康養文旅產業。三是促進產業融合。引進更多研發在武漢、制造在仙桃,頭部在武漢、鏈條在仙桃,融資在武漢、投資在仙桃,主鏈在武漢、配套在仙桃的協同發展項目。
廣納英才 推動非織造產業升級
彭場委員組 江進波
人才缺乏成為制約非織造產業產業發展最大瓶頸。我建議:完善人才引進工作。一是健全人才引進機制。研究完善人才引進政策,加大人才吸引力度。二是加大柔性引才力度。對急需緊缺的非織造布人才,開辟專門渠道,實行特殊政策,實現精準引進。三是注重引進高層次人才。針對具有副高職稱(含)以上或博士學歷學位的高層次人才,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并重、引資和引技引智并重。
提高人才待遇。一是為高層次人才搭建工作平臺,支持高層次人才牽頭組建實驗室、大師工作室、學術團隊等,在政策、經費等方面予以優先保障。二是市、鎮領導班子成員至少聯系1名正高級職稱人員或博士教師,做好交流談心、看望慰問、解決問題等工作。三是每年召開一次人才工作座談會,及時溝通解決高層次人才的后顧之憂。
加強人才培養。一是多層次開展教育培訓。借助高校資源,對全鎮各類人才分層次、分專題開展集中培訓。二是多方面集聚培訓資源。要加大“硬件”投入,加強“軟件”建設,不斷為“兩中心”輸入高質量人才。三是多途徑實施“三培養”工程。注重把企業技術骨干培養成黨員,把普通黨員培養成技術骨干,把技術骨干和黨員培養成企業管理人員,推動黨建工作與經濟發展的“同頻共振”。
借力轉型升級 打造中國女褲名鎮
毛嘴委員組 丁輝
搶抓產業升級的重大歷史機遇,擦亮“中國女褲名鎮”金字招牌,我建議:一是加強校企合作,招才引智謀發展。由市委、市政府主導,深化與中紡聯、武漢紡織大學的戰略合作,建立實訓基地,開展人才定向培養,吸引老師、學生成立工作室,快速推動成果轉化。實行定向招錄、培養、就業,解決一線工人后繼無人的問題。
二是突出強筋壯骨,轉型升級求發展。重點招引行業內具有優勢要素資源、有影響力的品牌企業,招引能夠拉動稅收的跨境電商或帶動本土企業發展的新業態企業,進一步優化園區產業布局。引導推動本土企業與國內外知名服裝品牌合作,在研發、生產、管理、銷售、品牌建設及成本控制等方面提檔升級。
三是注重平臺建設,加大投入促發展。建議規劃部門在空間規劃上,將產業平臺邊界西延至毛謝公路,提前規劃調整土地性質,為產業發展預留空間。對標彭場“四基地兩中心”建設,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專項資金支持范圍,切實提升平臺承載能力。
四是著力智慧建設,規范管理抓發展。建議應急、消防等部門全力支持,推進園區智慧化監管平臺建設,對園區重點部位實時監控及煙霧監測,同步接入“雪亮工程”,推進企業安全生產及管理規范化、常態化和長效化。
加強小區物業管理 建設和諧社區
干河委員組 韓晗
我市物業管理與“挺進五十強、創成文明城”的發展要求還有一定差距。我建議:
成立市級領導小組,提升物業服務水平。建議成立由市長擔任組長,相關市直部門、街道負責人為成員的物業管理工作領導小組,統籌協調社區、物業服務企業、業委會建立“三方聯動”機制。市住房保障中心、市民政局、市住建局等部門應對我市實際情況充分調研,出臺或完善物業管理的規范性文件。
摸清企業基本底數,推進紅色物業建設。建議將物業服務管理納入街道綜合管理范疇,引導他們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、做好服務。
組建公益服務機構,引導盤活公共資源。建議在街道、社區成立公益性物業機構或物業服務企業,通過“政府補一點、居民出一點、運營賺一點”的方式,對失管小區進行兜底。將小區停車位、廣告位等公共資源,委托公益性物業服務企業經營,盤活小區公共資源。
加大行業監管力度,幫助企業解決難題。市住房保障中心要開通業主對物業公司的意見建議通道,及時長效地對物業公司服務進行監管。市市場監管局等職能部門應出臺規定,推行小區物業執行“三公開”制度,確保物業服務接受廣大居民監督。
重視民垸堤防建設 變“水袋子”為“錢袋子”
楊林尾委員組 楊洋
聯合垸、天合垸、塘林湖垸、王小垸 “四大民垸”,耕地面積約11.9萬畝。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打造東荊河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加快推進“四水共治”工作要求,切實把“水患”變成“水利”,把“水袋子”變成“錢袋子”,我們建議:
一要明晰民垸定位。現在民垸80%以上耕地已劃為基本農田,民垸的定位建議為確需分洪時堅決響應國家政策分洪,不需分洪時要做到旱澇保收,為此,只有久久為功,不斷加強民垸的堤防和水利建設,才能把民垸“水袋子”變成“錢袋子”。
二要啟動規劃編制。一方面將民垸堤防建設納入全市全域水利規劃。同時進行實地勘測,對每個民垸堤防做出工程設計方案。
三要提供政策支撐。盡快啟動東荊河楊林尾段綜合整治一期項目,并建設天合垸、聯合垸、塘林湖垸防汛通道。推進民垸全域國土綜合整治,更新“四大民垸”農電設施。支持路網工程建設,配套完善涵閘泵站建設,實施防汛配套工程。
四要挖掘生態價值。將民垸堤防和水利建設納入長江環保“四水共治”項目包予以支持。與沙湖濕地聯手打造東荊河沿線蘆葦蕩風景帶。
“不找關系”創營商環境金字招牌
工業園委員組 陳文杰
實現“挺進五十強、創成文明城”發展目標,打造全省一流、全國最優的營商環境是重中之重。因此,我們建議:
用公開透明打造最優的政務環境。從制度上破除找關系的潛規則。進一步改革政務服務程序,通過流程再造、簡化程序,將行政服務的條件、標準等向社會全面公布。全面落實信息公開制,積極回應群眾的質疑和舉報。實現政務服務標準化,全面落實一網通辦、多事聯辦。切實健全信用體系,狠抓政務誠信。
用公平規范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。依法平等對待大企業與中小微企業、本土企業和外來企業。對社會上反映較為強烈的差別化對待的現象進行集中整治。深入貫徹落實《民法典》,進一步清理不符合市場主體平等競爭的規定。
用公正有序塑造良好的社會環境。把秉承公正作為引領社會風尚的重要工作,強化公正社會環境的大整治,向全社會輸出強大正能量;要在公職人員中倡導抵制人情風的承諾踐諾活動,切實做到不找人情關系求人辦事、不為人情關系替人辦事,以此革除找人情關系惡習和陋習。
加快綠道建設 提升城市品質
民盟委員組 馬作亮
城市綠道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,建設美麗中國、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。目前我市綠道總長度約22.1公里,數量及覆蓋面有待提升。因此,我建議:
科學規劃綠道體系。結合我市自然資源要素的空間分布、國土空間規劃等要求,編制《城市綠道專項規劃》。保障城市綠道建設用地,形成“一環、五主、十六支線”的結構,提升城市生態與環境品質。
合理構建綠道網絡。綠道要與規劃建設的城市路網有效銜接,并與公交等形成良好的換乘布局。同時,建議按三級布置,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重要載體:一是依托開闊綠地、水體和田野,建立區域綠道;二是依托城市公園綠地及重要功能地段,建立城市綠道;三是依托社區游園、綠地,建立社區綠道。
全力保障綠道建設。研究出臺多元化投融資等支持政策,探索通過多種途徑,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城市綠道建設。
切實加強綠道管護。加強公園廣場生態停車場配套建設,在城市綠道步道出入口設置車輛隔離樁,嚴格綠化開口審批。加強綠道設施日常養護,共同鞏固現有綠道建設來之不易的成績。
大力發展農村電商 賦能鄉村振興
對外友好委員組 胡平
我市農村電商存在基礎較為薄弱、服務體系有待完善、配套企業數量偏少等問題。我建議:一是更新觀念,提高認識。要強化宣傳引導,激發社會各界積極參與、配合、融入農村電商大發展,促進“三農”大改變。
二是整合平臺,促進發展。按照“政府引導、市場運作、社會參與”的原則,加強對知名電商企業招引。整合電商服務功能,全面提升我市農村電商發展速度與質量。
三是優化結構,鑄就品牌。結合產業現狀和電商發展規律,按照“一盤棋”的戰略,打造產供銷一體的經營體系。充分利用黃鱔特色、富硒優勢,不斷提升我市農特產品的美譽度、知曉度、辨識度。高度重視品牌創建工作,合力培育叫得響的農產品品牌。
四是夯實基礎,營造環境。完善農村電商基礎通訊網絡,完善農村電商服務平臺。圍繞農村電商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建設,切實解決農產品進城,工業品進村“兩個最后一公里”的問題。設立農村電商發展專項資金。組建農村電商行業組織。
五是招引人才,培養隊伍。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要組織安排專業培訓,提高從業隊伍的整體專業水平。加強與高校和大型電商企業、電商專業團隊的深度合作,開展常態化培訓和指導。大力培養農村電商本土人才,提高實踐操作能力。
踐行責任擔當,做新時代政協委員
市政協機關委員組 吳蔚霞
如何進一步提升我市政協委員思想認識、提高議政建言和履職管理能力、強化服務保障體系,我建議:
強化責任,促進委員善學善思“想擔當”。強化政治責任,強化“落實下去、凝聚起來”的政治責任,真正實現由“榮譽委員”向“責任委員”轉變。強化履職責任,提升委員履職主動性。強化引導責任,把黨的主張轉化為社會各界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。
創造條件,促進委員善謀善為“能擔當”。豐富委員學習形式。嚴格落實各項培訓,提升委員協商議政本領。健全知情明政機制。探索建立政協委員列席政府常務會議制度。出臺政協常委會會議議事規則。構建協商議政平臺。
拓寬空間,促進委員善作善成“勇擔當”。在委員中每年至少開展一次“六個一”履職實踐活動。創新聯系群眾途徑。建立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制度。將提案辦理協商由委員對部門評議機制,向“提”“辦”雙方互評機制轉變。強化督考合一,定期發布提案辦理進度通報。
激發活力,促進委員善始善終“爭擔當”。從工作上支持。為政協活動提供保障,嚴格落實委員履職活動經費。從制度上激勵。開展委員履責承諾活動,將履職情況作為委員留任的重要參考,作為優秀委員晉升常委的重要依據。堅持開展各項評比,加大宣傳表彰力度。從情感上貼近。建立委員關懷機制,開展各項主題活動,與委員保持溝通聯系;委員有所求,政協有所應,讓委員能夠真正感受到政協大家庭的溫暖。
培育特色 推進文化強市建設
宣傳委員組 江莉
針對我市文化建設還存在發展合力不強、供給能力不足、文化品牌不響、產業規模不大、人才結構不優等問題,我建議:
用體制機制強文化之基。建立文化強市領導機制,完善聯席會議制度。制定出臺《關于加快文化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》,持續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。
用多彩活動筑文化之魂。舉辦“鱔文化節”“國際體操節”“城市運動會”等具有影響力的節慶活動。運用文藝形式,活躍群眾文化生活。創建國家和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,完善市文化中心場地硬件建設,推動市藝術中心項目盡早開建。持續深化“書香仙桃”活動,啟動城市書房建設。
用創作推廣守文化之根。完善和落實文藝創作評價激勵機制。建立文藝精品創作生產項目庫。加大對地方曲藝的保護、傳承和對外交流力度。推動文藝作品與互聯網深度融合。分類打造一批代表仙桃地域文化形象的優質品牌。
用特色亮點興文化之業。深入挖掘仙桃水文化。充分利用和整合我市文化,為景區景點注入靈魂。提升文化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,開發飲食文化產業和非遺文化產業。培育一批龍頭文化企業。啟動旅游景區提檔升級。
用人才戰略固文化之本。出臺我市公共文化建設人才引進和培養提升計劃。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才培養力度。將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納入“三支一扶”項目,指導幫助開展活動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,招募公共文化服務志愿者。(文/仙桃日報記者 記者 胡平 謝伯康 陳亞東 攝影 記者 晴霄 攝/仙桃網記者盛慧慧 黃蕓)
(hai_xiantao)官方微信。
